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中国重汽变产品优势为市场胜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1 摊铺机网
  从年产3800辆,到年产19.5万辆,短短10年,50倍的增长,对于庞大的重型卡车制造,对于一个企业,可谓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是由中国重汽集团创造的。自2006年开始,重汽集团已连续5年稳坐中国重卡产销量第一把交椅。
  创新,变产品优势为市场胜势
  10年前,中国重汽重组时,手中的专利数量为零。10年后,重汽已获授权专利1300多项,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只有在关键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在产品上坚持自主品牌,才能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说。
  用市场换技术的模式,让中国制造业长期受制于人。重卡行业花17亿元巨资引进的斯太尔车型,几十年间国内竟然没人敢动一个零件。重汽集团也为此饱受困扰。发动机是重卡的心脏,重汽从最大的挑战入手,开始自主创“心”。
  2006年元旦,中国重汽第一台发动机下线,仅用一年,就凭借卓越的品质、优越的性能和低油耗,站稳了市场。其自主研发的电控EGR国Ⅲ排放发动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国外同样技术的发动机在中国大幅降价。目前,重汽发动机年产能超过20万台。
  关键总成核心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重汽多项指标行业领先。重汽研制成功了AMT手自一体变速箱,成为国内唯一批量生产手自一体变速箱的重卡企业;在国内重卡行业首家开发并批量生产出前桥盘式制动器、膜片离合器,打破了外国的长期垄断。
  济南南部郊区党家庄,世界单体产能最大的重卡厂区,每5分钟就有一辆重卡从这里开出。重汽济南卡车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忠清介绍,仅重汽推出的豪沃A7这款车型,就采用了130多项最新专利技术。目前,这款车每个月销量都在1000辆以上。
  在中国,每5辆水泥搅拌车中,就有3辆产自重汽。为此,曾经称霸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不得不悄然退市。
  近几年,中国重汽先后投入近百亿元,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技术提升,企业整体研发设计能力和关键工艺装备国内领先。2009年,重汽集团被科技部批准成立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中心。
  从重组前仅有的78个车型,到目前可以生产9大系列2700多个车型,重汽集团以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市场。2009年10月1日,重汽集团的豪沃重卡亮相天安门阅兵现场,接受了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真转真调”,由大变强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重汽从企业规划目标到制度保障,从考核指标到运行机制,从产业布局到发展方式,追求“真转真调”,实现企业由大变强,引领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隶属于重汽的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一台台经过再制造的发动机,源源不断投入使用。据介绍,截至去年底,复强公司再制造产品的旧件利用率已由6年前的60%提高到84%,远远高于72.3%的国际平均水平。公司累计生产再制造发动机3万余台,与旧机回炉相比,实现节能9104.4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90余吨,利用废旧金属1.5万吨,推动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
  2009年,重汽集团又适时推出重卡轻量化配置,去年又引入轻量化系统工程,不仅保持了产品的稳定可靠,也提升了整车技术水平。采用轻量化,豪沃牵引车自重减轻了1吨多。按照一辆重卡一年行驶20万公里、每公里平均运价0.3元计算,一辆轻量化重卡一年可比载重量相同的普通车增加收入四五万元。
  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说,重汽的发展要靠专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他们已经体现出足够的专业。
  精益化管理,深入中国重汽的每一个角落。运用这一理念,各生产单位累计调整生产线57条,使生产节拍大幅缩短,部分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半。
  中国重汽商用车公司全长450米的重卡总装线上,每隔6分钟,就有一辆重卡驶下生产线。而这些下线的新车,几乎没有一辆是重样的。“原来是‘计划装车’,现在是100%‘订单装车’;原来是销售生产出来的车,现在是生产已经销售了的商品车。我们最高纪录是同时装配27种车。”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
  在中国重汽,从接收订单、确认订金、安排生产、零部件配送、车辆组装,到送车、回款、交车,再到售后服务、维修、配件供应等,全部要经过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线通”信息化处理网络系统。有了“一线通”,公司每年可节约费用20亿元。
  迈向国际化的三大步
  来自中国重汽的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出口重卡过万辆,较上年同期实现翻番,预计今年出口重型汽车将达2万辆,继续保持全国重卡行业出口第一名。
  就在8年前,中国重汽整车出口还只有40辆。当企业提出用3年时间出口量达到4000辆的目标时,有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中国重汽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了出去。2005年即实现整车出口4920辆,提前17个月实现既定目标;到2007年,已实现整车出口1.5万辆。
  2006年初,中国重汽将企业“四大战略”的顺序作了调整,国际化战略从原来的“四大战略”之末跃升至首位。这种改变体现了中国重汽经营思路的重大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只有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国际合作,才能看到差距,学到别人的长处,在合作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马纯济如此阐述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初衷。
  中国重汽集团的国际化以2007年在香港上市为标志骤然提速,它也成为当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制造业最大红筹股。重汽一举募得近百亿元港币资金,真正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让中国重汽从传统国有企业成长为国际化企业。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战略合作,两次融资收入达150亿元。通过与德国合作引进了先进的TGA整车及欧Ⅲ、欧Ⅳ、欧Ⅴ排放标准的3种型号发动机制造技术。马纯济认为,与德国曼公司合作,为重汽搭建了国际化平台,核心技术水平也大幅提高。
  这项合作,也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对外合作的新模式。中国重汽控股51%,曼公司控股25%+1股,打破了股权结构50∶50的合作惯例,实现了绝对控股。同时,通过外方参与管理,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
  当中国一些企业还处在国际分工的下游甚至只是为别人打工时,中国重汽已经步入引进国际配套的阶段。目前,贝洱、采埃夫、福士、威伯科、大陆集团等著名国际配套厂商相继在济南建厂,成为重汽集团的供应商,为重汽提供“贴身服务”。国际化视野,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实力,让中国重汽在世界舞台上阔步前行。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信息
 
 
摊铺机 摊铺机网 摊铺机配件 摊铺机租赁 摊铺机维修 摊铺机技术 摊铺机企业 摊铺机行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热线:0516-85655591 客服QQ:1610800691 ,1971739258 ,1914602359 。QQ交流群:146223857 邮箱:1971739258@qq.com
©2008-2010 TPJWWW.COM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